低分子肝素药物的质量标准综述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低分子肝素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结构特点、药理作用等比较和总结 ,为我国低分子肝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质量标准 ;生产工艺 ;结构 ;药理
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但在临床使用中暴露出很多缺点,如:剂量个体差异大,自发性出血倾向,停药后血栓易复发等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 ,但在临床使用中暴露出很多缺 点 ,如 :剂量个体差异大 ,自发性出血倾向 ,停药后血栓易复发等 , 还有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长期应用可产生暂时性脱发、骨质疏 松和自发性骨折等不良反应 [1]。
随着对肝素的深入研究 ,特别是对以往认为无活性的低分子 组分对 Xa 因子和凝血酶(thrombin)的作用差异的认识 ,为开发 LMWH 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20 世纪 70 年代末 ,LMWH 进入临床。
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是未 分级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 中具有较低分子量的组 分或片段 ,具有与 UFH 相同的母体结构。UFH 是一种高度硫酸化 的糖胺聚糖 ,分子量范围为 3 000~30 000。LMWH 是近 20 年发展 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血栓药物 ,是采用适当方法将肝素分级或 降解得到的具有较低分子量的肝素组分或片段 3 000~8 000。在临 床使用中 ,与肝素比较 ,LMWH 抗血栓作用强 ,抗凝血作用弱于 肝素 ,且具有皮下注射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半衰期长、 出血倾向小 ,按体重给药 ,抗凝效果可以预测等优点 [2],目前已逐 步取代肝素应用于临床。国外已有超低分子肝素研究 [3],其平均分 子量为 2 000~3 000,抗 FXa/FIIa>30,已经进入 III 期临床研究。
1 国内外几种 LMWH 的质量标准综述
目前 ,国外 LMWH 商品约有十多种 ,我国进口的有 6 种 ,国 内仿制的四类新药生产企业约有十几家。我国有低分子肝素钠部 颁标准。
总的来说 ,LMWH 的重要指标要求重均分子量小于 8 000, 分子量小于 8 000 的组分含量不得低于 60%,按干燥品计算 ,抗 Xa 效价≥ 70IU/mg,抗 Xa/ 抗 IIa ≥ 1.5。除以上重要的鉴别指标外 , 还应包括钠盐与钙盐的鉴别 ,13C 的核磁共振鉴别。检查项中应 包括酸碱度、溶液的颜色等常规检查 ;微生物限度、细菌内毒素 等安全性检查 ;重金属的限量、核酸类杂质、杂蛋白、总氮含量 的测定等检查 [4]。
我国 LMWH 卫生部标准(WS-196(X-169)-97),其要求相 当于 BP 总则 ,基本上只要求产品满足 LMWH 的两个最基本的特 性 ,即重均分子量在 8 000 以下 ,小于 8 000 的级分不少于 60% ; 每 1mg 的抗 Xa 因子效价不得少于 70 国际单位 ,抗 Xa 因子与抗 IIa 因子活性比不小于 1.5,对杂质的控制也不是很严格 ,检测方法 不够专属灵敏。
1.2 不同 LMWH 之间的差异
LMWH 的结构复杂 ,其中组成 LMWH 的单糖有 10 余种 ,各 种单糖的糖环上还有硫酸基、乙酰基等不同的取代基 ,各种单糖 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及取代基的不同或者取代基但取代的位置 不同 ,导致 LMWH 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 [5]。
不同的 LMWH 品种 ,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 ,其分子量分布、 生物活性、抗 Xa/ 抗 II 活性比、硫酸化程度和末端结构等方面存 在差异。6 种产品分子量的指标不同 ,除汀肝素钠外 ,各种产品 重均分子量在 3 000~6 000 之间 ,峰位分子量在 4 500~6 000 之间 , 汀肝素钠重均分子量、峰位分子量与其它几个产品相比 ,差异明显 , 达肝素钠和汀肝素钠分子量大于 8 000 的组分明显高于其它几个品 种。抗 Xa/ 抗 II 活性比指标也有明显差异 ,依诺肝素和瑞肝素钠 相近 ,达肝素钠、帕肝素钠、汀肝素钠相近 ,但与前两者有明显差异。
2 生产工艺 [6,7]
LMWH 的制备是以肝素为原料(BP 要求为从猪肠黏膜来源的 肝素),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将其分级或降解 ,得到的具有 较低分子量的组分或片段。目前多采用的是化学或生物降解方法 , 主要有以下几种 :亚硝酸降解 ,β- 消除降解法 ,过氧化物降解 法和肝素酶降解法 ,此外也有利用氧化降解法和季铵碱降解等方 法降解 ,再利用有机溶剂分级沉淀、层析和超滤等手段进行处理。
3 适应症
LMWH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药栓性疾病 ,不同的 LMWH由于分子量、分子结构、抗 Xa/ 抗 II 活性比等方面的不同 ,适应症和临床使用也不完全相同 [9]。
国外学者过去几年来陆续发现 LMWH 新的用途 ,2007 年 , 美国 FDA 又新批准了将依诺肝素钠用于治疗急性 ST 心肌梗死症 的新适应症 [4] ;我国临床医生首创将低分子肝素与中药三七提取 物血塞通配伍治疗 ,发现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奇佳 [10]。
4 讨论
英 国 药典(BP)从 1993 年 版 的 1994 年增 补本 中 开始 收 载 LMWH,目前 BP 收载了 5 种 LMWH,分别是达肝素钠、依诺肝素钠、 纳肝素钙、帕肝素钠、汀肝素钠 ,欧洲药典(EP)收载的 LMWH 内容与 BP 相同 ,美国药典(USP)在 32 版收录了依诺肝素钠。 这 5 种 LMWH 的制备工艺不同 ,因而它们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硫酸化程度、抗凝活性、末端结构等均不相同 ,BP 对它们的特点 均有详细的描述。近年来 ,随着对 LMWH 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 , 不断增补对 LMWH 末端结构的描述 ,其中 USP32 版依诺肝素就加 入了 1.6- 脱水结构的要求。
肝素类药物 ,特别是 LMWH 销售额增长迅猛 ,近年来以年均 20% 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疯牛病”的泛滥 ,欧美各国已不再 从牛羊副产品中提取而改用猪肠为原料提肝素 ,我国是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第二生猪饲养大国 ,肝素钠原料来源丰富 ,是肝素生产 大国 ,但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原料出口 ,而制剂进口 ,在高端市场 竞争力低下。目前 ,我国已有国产的 LMWH 上市 ,但我国申报的 低分子肝素没有分级 ,基本上只能满足 BP 总则的要求 ,对杂质的 控制也不是很严格 ,检测方法不够专属灵敏。目前 ,我国还有多 个企业在仿制上述制剂的原料 ,为了提高国内企业产品质量 ,增 加市场竞争力 ,除符合国际通用药典的要求外 ,应根据生产工艺对 LMWH 进行分类 ,并针对不同工艺重点关注分子量及其分布和 活性方面的不同 ,以及工艺中引入的特殊杂质 ,防止多硫酸软骨 素类似事件的发生 ;筛选快速、灵敏、适合我国国情的杂质检测 方法,制订更为严格的质量标准,以更好地保障人们用药安全有效, 增强国产 LMWH 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