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再烦恼!看中医如何巧解血瘀
原创
2025-04-29
作者:
来源:忠科精选
阅读量:1971
关键词:

当“大姨妈”来势汹汹,又迟迟不肯“退场”时,可要留意身体是否在发出异常信号。在传统中医理念中,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出血频率异常等情况,常被归结于“崩漏”的范畴中:当出血量突然增多甚至难以控制时,多将其称为“崩”;而若出血量虽不多但淋漓不尽、持续不止,则可视为“漏”。这些现象往往对女性的身体状态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结合具体症候进行综合调理。

何谓“崩漏”

在中医看来,“崩漏”不仅会受到情志、病证、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更与机体整体状况密切相关。举例来说,当情绪波动剧烈时,人体“气机”易被干扰,从而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若长期患病难愈、过度疲劳或饮食作息不规律,则可能引起脾肾亏虚,无法有效固摄血液。此时,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被削弱,更容易出现急剧或持续的出血。

从西医角度来看,“崩漏”通常对应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就是在排除妊娠、盆腔器质性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可能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因素后,由于卵巢功能紊乱而造成的异常出血。其主要特点是女性没有正常排卵,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或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 

中医视角下异常出血关键——“血瘀”

在出现上述情形时,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会一直流血不止,或者时好时坏?”从中医来看,其中一个常见的机制便是“血瘀”——即血液在体内运行不畅或瘀滞不通。它常与气滞、寒凝或热壅等因素相关,最终导致血液难以顺畅流经组织或脏腑,无法正常排出体外或排出紊乱。当血流受阻时,会出现胀痛、刺痛等不适,若瘀滞累及子宫或经络,会扰乱排经。

当血液瘀阻时,除了引起经期紊乱、经行腹痛外,部分女性会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焦虑、容易疲倦及面色无华等,还会同时伴有乳房胀痛、腰背酸痛,甚至波及日常工作和社交生活。

霏雨调经,中医巧解 

活血化瘀

“血行如水,水阻则停,血滞则痛。”当血液无法顺畅流动,便易形成淤滞与胀痛。中医常选用活血化瘀的草本配伍,帮助打通“壅塞之河”,让经血依循自身节律排出,缓解下腹的胀痛不适。

止血与固摄并重

“崩漏”即血液外泄不止,却并非一味止血即可解决。若仅堵住“血流”,但不疏通内里,淤血留存易加重病情。在中医看来,只有一手制止外流,一手化解瘀阻,才能让失衡的血脉逐渐回归通畅。

标本兼顾

中医讲“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藏精”,三脏协同才能维持女性生理节律。妇科病症多涉及这三者失调,故需从调补肝肾、健运脾胃着手,改善机体的内在环境,提高身体对气血的调控能力,预防病情反复。

方中有道坤宁口服液“双向调和” 

坤宁口服液融合了母草、当归、赤芍、丹参、郁金、牛膝、枳壳、木香、荆芥炭、姜炭、茜草多种药材,共同发挥其独特的疗效:

祛瘀生新,引血归经

通过活血化瘀,促使体内淤滞之血得以排除,同时促进机体正气以生化新血,让经脉不再受瘀阻之扰。血液经活血气后能够回归正道,改善下腹胀痛与经血淤积等不适感,并为子宫及相关组织提供更稳定的环境,减少反复出血的可能。

行气摄血,理气止血

主要在于调顺机体气机,使其既能推动血液正常流动,又能够收摄异位出血。通过平衡寒热虚实及气血盛衰的状态,令温经或凉血之力各有所用,为身体提供有效止血与修复支持;相应地,也能缓解因气机郁结而导致的血液无序外泄,让整个内环境保持通畅、稳固,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此外,在现代药理学中,坤宁口服液具有止血、调节月经周期、增强子宫收缩、促进子宫恢复、改善贫血、促进血液凝固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等多重作用,有效缓解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所引起的症状。

搭配合理的生活方式,事半功倍

保持情绪平稳:过度焦虑及情绪激动,会诱发和加重子宫不适乃至不规则出血。练习放松心情或借助温和的运动,如瑜伽、散步等,有助于舒展心情。

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削弱身体的自我修复与免疫力,进而影响内分泌与血液循环。规律就寝有助于平衡激素分泌、提升整体抗病能力。

合理饮食:避免进食过于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膳食,如豆类、坚果、新鲜蔬果等,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营养。

适度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盆腔淤血;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负荷,合理把控运动强度,以免适得其反。

定期复查:如果长期有因出血导致的贫血或精神萎靡等情况,建议定期到正规医院做血液常规及相关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忠科精选”,版权均归忠科精选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忠科精选”。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热门进展
暂无内容
推荐新闻
暂无内容
忠科精选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