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恶心呕吐迟迟不退?认识“延迟性CINV”的科学应对之道
1662 0 0
2025-03-06
作者:
来源:忠科精选
关键词:

化疗是抗击癌症的重要手段,但许多患者发现,化疗结束后的几天里,明明已度过最初的反应期,却突然出现持续的恶心、呕吐。这种“姗姗来迟”的不适并非偶然,而是医学界高度关注的延迟性化疗所致恶心呕吐(Delayed CINV)。它因症状隐蔽、机制复杂,常被患者低估或误判。科学认识与早期干预,是打破这一困境的关键。   

什么是延迟性CINV?

CINV 分为急性、延迟性和预期性等多种类型。急性 CINV 通常在化疗开始后的 24 小时内发作,患者往往能明显感知并有所防备。而延迟性 CINV 则是沉默的“后续攻击”,它一般在化疗结束 24 小时后才开始登场,可能持续到化疗后的第 5-7 天。这段时间,患者本以为化疗的 “风暴” 已经过去,却没想到延迟性 CINV 带来的恶心、呕吐又悄然来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而这种恶心呕吐,可能伴随食欲减退、乏力,易被误认为“普通肠胃不适”。 

为什么会出现延迟性CINV?

与化疗后24小时内发生的急性CINV不同,延迟性CINV的机制更复杂,如同一场“连锁反应”:  

·炎症信号蔓延:化疗损伤肠道细胞,释放P物质等炎症因子,持续刺激神经传递呕吐信号。  

·肠道生态失衡:药物扰乱肠道菌群,异常代谢产物通过“肠-脑轴”加剧恶心反应。  

·大脑敏感化:反复刺激降低呕吐中枢的触发阈值,轻微诱因即可引发症状。  

延迟性CINV带来的危害

延迟性 CINV 看似没有急性 CINV 那么 “来势汹汹”,但其危害不容小觑。会让患者食欲不振,营养摄入不足,这对于身体本就虚弱的癌症患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甚至影响后续化疗计划。 而且,这种身体上的不适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加重焦虑和抑郁情绪,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如何应对延迟性CINV?

1. 药物治疗是关键

在预防和治疗延迟性 CINV 方面,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手段。5-HT3 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是常用的 “组合拳”。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属于新一代5-HT3 受体拮抗剂。与传统的 5-HT3 受体拮抗剂相比,它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这赋予了它诸多独特优势。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的药效持久性十分突出。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一次给药后,能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较长时间。这对于应对延迟性 CINV 这种在化疗结束 24 小时后才开始、且可能持续数天的症状极为关键。不像一些短效的同类药物,需要频繁给药,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只需在化疗前一次给药,就能为患者在整个延迟期 CINV 高发时段提供稳定的保护,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

2. 居家护理要点

饮食策略: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过甜、过油腻。

症状日记:记录呕吐频率、诱因(如特定气味),帮助医生调整方案。

环境调节: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厨房油烟等刺激性气味。

3. 紧急情况识别  

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  

⚠️ ·呕吐物带血或咖啡渣样物质  

⚠️ ·超过12小时无法饮水  

⚠️ ·明显头晕、心跳加速(提示脱水)  

4. 面对延迟性CINV一定要避开误区,科学应对。

·误区:“吐几次扛过去就行”  

真相:持续呕吐可能导致营养流失,需及时用药阻断恶性循环。  

·误区:“止吐药只在化疗当天吃”  

真相:部分药物(如NK-1受体拮抗剂)需连续服用数日,覆盖延迟期风险。  

·误区:“食疗偏方可替代规范治疗”  

真相:生姜、薄荷等可辅助缓解症状,但无法替代医学指南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

延迟性CINV虽具隐蔽性,却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分级的预防策略、规范用药和全程自我监测,患者完全可以减少不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请牢记: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症状变化,是赢得这场“隐形战役”的核心武器。


诚邀您投入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高自我健康意识。

请扫码参与江苏复星医药的微科普学习: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忠科精选”,版权均归忠科精选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忠科精选”。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忠科精选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