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遗传因素不可控,但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是可防可控的。预防高血压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稳住血压。那高血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什么是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单位通常用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收缩压俗称高压,是心脏收缩时,搏出血液对动脉内壁产生的压力,健康成年人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俗称低压,是心室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血液对血管壁形成的压力,健康成年人舒张压为60~89mmHg。
2、什么是高血压?
心脏收缩时,血液对动脉壁产生持续增高的压力就会引起血压升高。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测量非同一天的3次血压,每日血压至少测量早、晚2次,每次血压至少测量3遍后取平均值,如果非同一天的3次血压均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3、高血压的症状有哪些?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但是,长期高血压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胸闷、心悸等。对血压高低波动影响最敏感的部位通常是头部,血压升高及血压波动,常常会伴随相应的头部涨疼、头晕、头部转动时眩晕等,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心情及情绪,也会影响睡眠。
随着高血压病程的进展,如果损伤了心脏,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尤其在血压高低波动的时候,心脏的不适症状会较为明显。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最早表现为夜尿增多,患者可能因夜间频繁起夜而影响睡眠,有的患者可能有轻度颜面浮肿等。
随着病程的进展,如果逐渐出现心脑、肾等脏器的损伤,甚至进展到临床疾病,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4、如何预防高血压?
减少钠盐的摄入:建议一般人群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5g以下,限盐是盐敏感者防治高血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控制体重可有效减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最终改善高血压。
戒烟:戒烟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还可有效控制因吸烟所增加的各种不良事件风险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限酒:限制饮酒或戒酒后血压会随之下降,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体力活动:高血压患者能通过运动锻炼,达到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改善胰岛功能并最终协助降压治疗的目的。可选择中小运动量、体力消耗不大、动作简单、体位变化不复杂的有氧运动。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焦虑、抑郁以及长期精神压力所导致的慢性应激状态均可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应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只要我们积极预防、科学治疗、合理护理,就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守护好自己的血压,拥抱健康生活,远离高血压这位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