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可能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中国专家共识对此进行了评估和管理的指导。根据共识,以下人群需要接受神经系统专科评估:与新冠病毒感染同时或感染后6周内出现脑病、脑血管病、脑/脊髓炎(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急性坏死性脑炎ANE等)、吉兰-巴雷综合征等表现的患者。
对于疑似脑病或脑/脊髓炎的患者,推荐进行以下检查:生命体征监测、血糖、血常规、血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血氨、甲状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测;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脑/脊髓/视神经MRI平扫+钆增强扫描;实验室检查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寡克隆区带、IgG合成率,血/脑脊液细胞因子等。
对于疑似脑血管病的患者,推荐进行头颅CT、脑MRI(包括DWI序列)、脑血管(CTA/MRA)检查、危险因素及病因评估;疑似脑静脉血栓患者还需完善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MRV/DSA检查。
对于疑似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推荐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血清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查。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急性脑卒中患者,如果符合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的适应证,推荐进行相应的治疗。此外,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推荐根据是否心源性栓塞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
对于继发于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或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病、脑/脊髓炎的患者,推荐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而对继发于其他明确系统性病因的脑病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共识还指出,对于继发于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或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病、脑/脊髓炎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推荐使用IVIG治疗,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血浆置换和IL-6抑制剂治疗。
在选择抗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时,若患者具有神经系统并发症且无抗病毒药物使用禁忌证,可考虑抗病毒治疗,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发病时新冠病毒感染本身已无使用治疗药物指征的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
这份共识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编制,并提供了9项主要推荐意见的概要以及支持每项推荐意见的证据级别、推荐强度摘要。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了以下推荐意见:
1. 对于具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无抗病毒药物使用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需要关注与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并实施个体化药物选择,避免不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禁忌 。
2. 对于考虑为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的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如果发病时新冠病毒感染本身已无使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的指征,则不推荐常规使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 。
3.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建议在感染早期优先选择莫诺拉韦和来瑞特韦,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瑞特韦由于不与利托那韦联合使用,药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少且可控 。民得维(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在体内对CYP3A酶无抑制作用,这使得它与经CYP3A酶代谢的药物联用时,没有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这一点对于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应用更安全。
4. 此外,对于继发于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或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病、脑/脊髓炎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推荐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IVIG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而对于继发于其他明确系统性病因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脑病患者,则不推荐常规使用这些治疗。
在选择具体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药物的疗效、可能的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